
資訊分類
詳情
每逢暴雨必被淹,海綿城市建設來解決
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,道路、高樓急劇擴張,傳統的城市開發路徑改變了原有的水生態。傳統的城市硬化路面表面徑流比例高達98-100%。我國絕大部分城市目前都是采用雨水快排模式,70%的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,只能在地表面流淌,再從管道中集中快排,強降雨一來,修再多管道也不夠用。海綿城市建設是有效防治城市內澇的最佳路徑之一。?
2012年4月,在《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》中,“海綿城市”概念首次提出。
2015年10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》中明確,通過海綿城市建設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
2017年3月,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,海綿城市建設首次被納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。
透水混凝土鋪裝是海綿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手段,作為源頭徑流控制設施之一,能夠實現海綿城市建設六大實施措施和手段中的滲、滯、蓄、凈、排五項功能。與傳統的硬化鋪裝相比,透水混凝土鋪裝能夠解決城市內澇,協調城市水資源綜合治理,實現雨水收集再利用,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效率和標準。透水混凝土的出現為解決城市雨水問題帶來了曙光。
此外,透水混凝土還具有對雨水中懸浮污染物的凈化功能;吸收噪音,可將噪聲水平平均降低5分貝;具備很好的儲蓄水能力,大大降低城區的潛能,緩解城市熱島效應。因存在這些問題,第一代透水混凝土被市場詬病。其在荷載路面上的應用一直不被市場認可,僅用于人行步道、公園景觀道,停車場、小區道路等輕載路面也甚少使用,嚴重阻礙了透水混凝土的推廣和發展。
新大地透水混凝土膠結料,使水泥凈漿與碎石骨料充分牢固地粘結在一起,但又不會填滿碎石之間的間隙,其在保證透水率的同時,具有更高的承載力和耐久性,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。透水混凝土(孔隙率為15-25%)采用接近均一粒徑的粗骨料——膠凝材料集中分布于骨料表面和接觸點;聚合物膜均勻地分布在水化產物和骨料之間,與水泥的剛性粘結一起協同提高體系的穩定性。

關鍵詞: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上一個:
批膩子的施工工藝
下一個:
外墻外保溫常見問題及原因
上一個:
批膩子的施工工藝
下一個:
外墻外保溫常見問題及原因
版權所有 山東新大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魯ICP備15003318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威海